什么,猪的传人?
正红山石期的猪龙,猪头变龙头。 周芬伶/图片提供
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从龙的传人到猪的传人,改写我们的美学观点,一是猪不仅不丑,还是我们的老祖宗与圣物……
我收藏了一些红山时期的猪龙,它们的造型很特殊,就是猪首蛇身成c形,有点像捲起来的蚕宝宝,眼睛夸张地大,很可爱,有些人叫「胎龙」,它的玉质通常很硬,卖骨董的说「硬梆梆,打不破摔不烂」,用力摔当然是会破;故宫收藏的猪龙,就有明显的裂痕,我看到的红山玉器不透的为多,上好的如膏脂,带青的玉米黄颜色,很特殊。
红山文化玉器诞生于新石器晚期,约五千年前。许多玉器浅埋于辽河流域、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。
猪龙的全盛期与黄帝相当,他号称「有熊氏」,也有可能是熊首蛇身,也可说是介于猪与龙的结合物,这说明在龙成为华夏的图腾之前,存在着一个猪神崇拜的时期。猪龙的造型圆润可爱,有没有可能是女神崇拜的产物,是母猪神呢?彼时可能是母系社会,女神与女巫被崇拜,女神还帮黄帝打天下,直到商代女神与女巫的影响力还很大,从母系到父系,转变期可能在商朝。
早于红山文化中的猪龙,玉质略透;白色部分可能是钙化的鸡骨白,也可能是玉石原色。 周芬伶/图片提供
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从甲骨文中可找到猪神崇拜的遗迹,例如「事」甲骨文如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。而人的高低,也以猪事来衡定,如「敢」字,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,那么不能捉猪即胆小之人了。最有意思的,「家」就有庙的正室的意思。因为人是猪的子孙后代,人是猪族,所以就叫「家族」,大学上文字学时对家这个字特别有印象,原来屋顶下有猪就是家了,那些止戈为武,羊大(人)为美,多么有意思啊,因此爱上文字学,还修了上古文字学。
这几年大陆在讨论中国人是猪的传人,而非龙的传人,黄守愚说:
猪有什么含义呢?它是上古时代的猪灵生殖崇拜。云南出土有人与野母猪性交的青铜器,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猪头龙身玉雕,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猪头神像,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等,都是新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着的猪灵生殖崇拜。猪灵是人类的祖先,是世界的创世主。它凿破鸿蒙、开天闢地,正如《庄子·大宗师》所说的,「豨韦氏得之,以挈天地。伏羲氏得之,以袭气母。」可见,猪灵崇拜远在伏羲的蛇灵崇拜、葫芦灵崇拜之前。
什么?我们是猪的传人?五千年前驰骋于山川原野,最兇猛的大概就是野猪,牠们的体型可能十分巨大,比现在的体型大很多。牠们勇猛善斗,令许多动物畏惧,加以繁殖力强,可说是战神无误。战争时首领戴着猪头、牛头冲锋陷阵。既然是神,喝牠的血壮气也是自然,能猎捕野猪者为英雄,这跟在台湾原住民的习俗很像,古人的生活并非那么难想像。
带朱沙沁的玦,疑是胎龙的抽象化。 周芬伶/图片提供
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我收藏的猪龙,头有鬣毛,嘴尖尖的,超夸大的眼睛,看它嘴上的皱褶,是写实的猪,胖胖的捲曲身体,令我想到怀孕的蚕宝宝,最早的猪龙是否与生育与母猪神蚕神崇拜有关?它慢慢演变成马头(龙头)蛇身,由写实变抽象,再来是c形龙,再来才是「玦」?猪逐渐退场,那是夏商周以后的事了。
因为猪是神圣的象徵,自然出现许多以猪为名的人。在《二十五史》中,取名字为猪的数都数不清,如《史记》中有叫「陈豨」的人,就是陈猪啰;而汉武帝原名「刘彘」,也就是叫「刘猪」,后来才改名为刘彻;《晋书》记有叫「陈猪」的人,也有叫「孔豚」的人;《陈书》记有叫「傅野猪」的人;《魏书》记有叫「薛野猪」的人;《旧唐书》有叫「李猪儿」的人;《金史》记有叫「完颜猪儿」的人。这么多猪猪,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,猪是聪明、智慧、威仪、刚烈、勇猛、繁殖力的象徵。甚至于还把人比喻成猪,力气很大,如《北史卢曹传》说:「(卢)曹身长九尺,鬓面甚雄,臂毛逆如猪鬣,力能拔树。」,古人爱留毛鬍子是不是扮演猪呢?猪鬣看来是雄武的象徵。随着猪被驯养,体型变小变圆,在小说中猪八戒不仅可爱,也是五圣者之一。
从龙的传人到猪的传人,改写我们的美学观点,一是猪不仅不丑,还是我们的老祖宗与圣物。小时候在乡下,有人猎到山猪或黑熊都锁在铁笼子中,野猪的体积大,毛长,嘴尖尖,在初民的洞窟画中,一般都是猎捕野牛,看牠们都是短腿,会不会有猪在其中呢?
猪被豢养驯服之后,变成好吃贪懒的代名词,在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中,他写活了猪八戒,他是半猪人,除了贪懒好色,他也是搞笑又可爱的人物,每当遇到妖魔鬼怪,他就大喊「散伙!散伙!」;当孙悟空自夸自大时,他回「不羞,不羞!」,他像是儿童故事中的人物那般可爱生动,怪不得能进入民族中脸谱长廊,我们也别忘了,中国人爱猪,我们也是猪的传人。
什么时候才变成龙的传人?黄帝之前就存在女娲氏和伏羲氏为人类祖先的传说,在描述中他们都是人头蛇身,蛇可说是龙的前身之一。如闻一多先生就说「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」,「龙的基调还是蛇」,他还认为在后世石刻和绢画中常见的伏羲、女娲人首蛇身形象,可能就是龙图腾的最初雏形。
考古出土的材料也证明,在中国古代,的确存在着一种将鸟与蛇合二为一的动物图案——鸟蛇组合。因此,从单一的鸟或蛇的图腾神话传说、图腾徽章标记,到鸟蛇合二为一的神异记载、图案样式,无论是文字资料,还是出土实物,都表明,在历史上人们将鸟蛇结合为一体,并创造了相关的神异传说故事、製作了相应的组合图案。
在历史的发展中,各部落的联合是个关键,特别是炎、黄二帝在保定以北势力联合后,各部落纷纷加入到种族大融合中,各族的图腾也纷纷加入,猪龙是一个开始,然后添枝加叶,变成複杂的组合形象。
当马图腾部落加入进来,就在蛇头上加马头,鹿图腾部落合併进来,就在马头上添鹿角,鱼部落进来,就在蛇身上增鱼鳞。
于是龙身上综合体现了多种动物的特徵:如兽足,鸟尾,山羊鬍子、鹿角、鱼鳞。
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,这种民族大融合到唐尧时基本完成,确定了龙这一形象。
根据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尧生在伊祈山(在保定市西南四十公里的顺平县境),听说尧在庆都出生时常有黄云覆其上,及成年常有龙随之……既而阴风四合,赤龙感之有孕,十四月生尧于丹陵(即伊祈山)。今伊祈山尧母洞,即尧出生地。
这就说明赤龙族当时就栖身生活于伊祈山附近,更加深了龙与中华民族的血肉关係,也说明了龙的传人在尧时已为世人所共认。
在这当中鸟图腾也很重要,它与太阳崇拜有关,也跟另一支与华夏相对的楚文化有关。传说中的三足乌,原本就是「日中阳鸟」,如今出土文物中的许多鸟图腾,也与太阳刻画在一起。中国文化遗产标誌所採用的四川金沙「太阳神鸟」金饰就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造型,动感十足。对太阳和鸟的双重崇拜,也促生了中国文化另一重要形象——凤凰的诞生。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凤凰崇拜族群是楚人,大量楚国文物上都有精美的鸟形雕饰或图案。《白虎通˙五行》记载:楚人的祖先祝融,是代表太阳的炎帝麾下掌管火的神灵,「其精为鸟,离(太阳)为鸾」。由是可知,在楚人眼中,凤凰与太阳是他们祖先的化身,而对这二者的崇拜都来源于鸟图腾信仰,它们也是组合图像。
更重要的是熊图腾,它不仅是黄帝所在部落的姓氏,还是传说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——夏的信仰。史载「黄帝有熊氏」,「本是有熊国君之子」。早就有学者提出,上古部落的姓氏往往渊源于图腾名称,若果真如此,黄帝所在的有熊氏,自然也与熊图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係了。还有目前被认为是夏文化遗存的二里头遗址出土铜牌上的饕餮纹,也有学者认为就是熊,这些都说明了熊在夏文化中的地位。
但这也许还不是熊图腾的最早起源。在比黄帝早一千多年的红山文化的祭祀仪式里,就已经出现了熊的蹤影,我看到的红山玉就以熊、神人、怪兽(组合兽)为最多。牛梁河遗址的女神庙中,考古人员曾发现真熊的下颌骨和泥塑的熊头、熊爪。此外,在附近的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,也出土过人工塑造的熊像残件,并且这些熊的形象都是和女神形象相对应。我们从此可以想像一个女神崇拜时期,众多女巫对着熊神跪拜,直至女神与熊神退场,剩下女巫群。
在龙、蛇、猪、鸟、熊中,台湾跟哪只血源最近?我认为猪较接近,熊文化离我们太远,鸟文化也许一点点,原住民有山猪之崇拜,台湾人爱猪吃猪,也喜欢笑骂人「你猪喔!」、「你个猪八戒」,把儿子小名叫猪猪的也很多。小时候乡下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猪,连街上的商家也不例外,过年第一件事是在猪槽贴春联「六畜兴旺」,拜拜时一定有大猪公比赛,得胜者为猪神,祭拜后只有头人可以分猪肉,然后煮成好吃的爌肉。我们跟猪生活在一起真的非常久非常亲,说是猪的传人不为过。当然这都是带笑的猜测。
- 上一篇:联副不打烊画廊/西泽千晴〈慾望燎原〉
- 下一篇:德国来的陶瓷经典 陶博馆特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