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:让孩子把情绪「走」完
某日造访友人家,一进门就看见他们家儿子坐在沙发上生闷气,孩子的妈也板着脸,客厅里瀰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,我忍不住问道:「怎么啦?」妈妈当着孩子的面说了:「他不讲理啊!我要送给别人的东西,他非要先吃不可。我跟他说啦,送给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是包装完整的,不能先拆来吃吃看,他就不高兴了!」
听到母亲这样数落他,五岁的孩子原先还能忍住的眼泪悄悄地滑落,他用手臂去擦,那模样真是惹人怜爱,我已经想过去一把抱住他了,可是妈妈看到孩子的眼泪却更添怒火:「你还哭!明明就是你不对,有什么好哭的?」平常很讲理的孩子索性豁出去了,也不管家有客人,乾脆放声嚷嚷:「我不管!我要吃!我要吃!」……,一场亲子间的战争又延烧了十几分钟。
我在大学开的「亲职教育」课程里,经常强调「同理心」在家庭中的重要性,但总有学生怀疑地问:「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要用同理心吗?那会不会宠坏了孩子?」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解说,「同理心」并不是「同情心」,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同意孩子所有的行为;同理心只是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心情,才能把自己的情绪放下。
就以这个例子来说,妈妈可以坚持到底,不让孩子吃那样东西,但孩子的情绪应该被接纳。成年人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,不是同样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吗?将心比心,你就能体会孩子的心境,进而包容他的情绪表现。
是的,不论大人小孩,每个人都有情绪。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,他也需要我们给他一点时间空间去消化它。我在心理谘商的工作里常发现,倘若我们能够让孩子把好的、不好的情绪都「走」完,而不是用权威去压抑孩子,很快地就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合作,而且,通常不费吹灰之力。反之,父母若跟孩子槓上了,骂得声嘶力竭,两人都在情绪震荡中,孩子恐怕也不容易理解,你要教导他(她)的到底是什么。
那一天,朋友的五岁儿子在妈妈的斥责声中又哭又嚷了一会儿,我蹲在孩子身边(用肢体语言表达我想靠近他,并与他的眼神接触,平等地和他对谈),轻轻抚摸着他的手臂(用最不具侵犯性的肢体接触,让他知道我支持他表达自己的情绪),柔声问道:「你好想吃那个,对不对?」(揣想一个五岁的孩子想吃一样东西的渴望,用他能懂的语言为他陈述出来,这就是同理心)他点了点头,哭声暂歇(奇妙的是,经验告诉我,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之后,通常便会渐渐平静);我什么都没说,只是拍拍他,用谅解的眼神看着他(此时无须多言,可以用肢体语言继续表达你的安慰),很快地,他安静了。我拿起了自己的手机,坐在他身边想发个简讯(我问他要不要看,帮他找台阶下;是的,孩子也爱面子,也需要台阶下),他凑过来,抢着要看,跟我闹成一团,过了一会儿,他笑得比谁都大声呢!
★亲子便利贴
「同理心」并不是「同情心」,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同意孩子所有的行为;同理心只是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心情,才能把自己的情绪放下,并且把焦点回到事件的本身,而非情绪上的反应。
《谢谢孩子会顶嘴!》
搜更多「 孩子、情绪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作者简介
分享 列印 收藏
父亲如何与孩子谈性说爱? 知易行难─谈尊重孩子
延伸阅读
- 孩子打针为什么爸妈也跟着哭?医师自白:当上爸妈后才能体会
- 怀男生比女生「性慾」高? 地方妈妈一秒慾女变怨女
- 老公外遇小三产下女婴 妻在冰箱发现哺婴的母乳
- 为家计早出晚归,父母每天见到孩子只剩签联络簿?
- 跟老公越来越没话聊?心理师点出「仪式感」让爱更有感
- 上一篇:家庭:为什么她要贬低自己?
- 下一篇:家庭:我的自信 让我唱的最有魅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