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养:不做直升机父母,学做鼠妈妈
鼠妈妈的百般照顾,和「直升机父母」是截然不同:他们不会一直盘旋在孩子的身边,过度焦虑又过度呵护;也不会无时无刻都在帮孩子做这个,做那个。他们这种舔舐、呵护孩子的动作,只有在特定情况才会出现—也就是孩子抵挡不了压力的时候。
对孩童最好的教养方式
这些日子以来,我不停思索成功与失败的关係,不再关心自己的前途,而是愈来愈关切我儿子艾灵顿的未来。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或多或少已经走在一条正路上了,但艾灵顿呢?
他有无限的可能。这本书开始动工的时候,他才刚诞生,他满3 岁后这本书正式上市,也就是说,我着手写书的这几年,正是神经学家所谓关键的儿童心智发展时期。我为了写书蒐集而来的文献,尤其是第一章提及的大脑研究,让我对父亲的角色有更深一层的体验。
艾灵顿呱呱坠地后,我就和大部分忧心忡忡的父母一样, 对智商至上的认知假说深信不疑。我们这些父母担心孩子长大后不能成龙成凤,所以早早塞给他们一堆单字图卡,从产房开始就不断播放莫札特音乐cd,巴望着他们能高分通过幼稚园学前教育的入学测验。不过,当我开始阅读大脑的研究报告后, 我有了不同的想法。根据专家说法,孩子出生后几年内的确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,但许多必需的技能并非光靠学习字卡就能习得。
并不是说我不再关心艾灵顿的读写和算术能力,只是我认为,不管我做什么,他迟早都能学会阅读、书写、算数等能力, 因为他从小生活在书海之中,父母亲都很喜欢阅读,两人的算术能力也不差,因此艾灵顿在耳濡目染下,他的学习应该不成问题。我比较担心的是他的品格发展。
婴儿脑部发展与长大后的心理素质有紧密关联
把「品格」套在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身上,似乎是有一点小题大作;而且,个人性格的养成,也要取决于各种错综複杂的神祕交互作用,与文化、家庭、基因、自由意志和命运都脱不了关係。不过,对我来说,新世代神经学家提出的理论中, 最了不起的就是发现婴幼儿脑部的发展,与长大后的心理状态有紧密关联。在複杂而可贵的人类特质里,即我们所谓的「品格」底下,潜藏的便是这些科学家的发现:人体内某些特定的化学激素交互作用后,会对婴幼儿的脑部与身体产生影响。
搜更多「 直升、父母、妈妈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- 1
- 2
- 3
- >
分享 列印 收藏
放弃人生的保护伞 走出自己的路 电玩游戏对孩童的影响
延伸阅读
- 春季小儿常见疾病
- 其实不是乳头混淆,是长牙跟厌奶期来了!
- 孩子常一遇到困难就习惯转头找帮手?透过小游戏培养勇敢与自信
- 陪做功课一个小孩打倒两个大人!5步骤慢慢走入他的心
- 亲子食育课,玩出生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