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养:【专访】陈蔼玲:培养孩子吸收、表达、思辨
陈蔼玲,担任「富邦文教基金会」董事,长期关心青少年、媒体等社会议题。今年三月,她发起「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」,号召许多知名艺人、社会人士,一同加入监督核电厂的行列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
陈蔼玲是4个孩子的母亲,第4个孩子翰翰,在她怀孕5个月时,产检时发现有「脑部发育不全」的问题,然而,她毅然决然地生下这个孩子,积极正面地与孩子一同成长。
面对抉择时,使她对生命,又有更进一步的思考,她说,我们一直觉得「人定胜天」,但我们不应该把「人」的角色无限放大,甚至像「上帝」一般,可以决定万物的留存与否。她认为翰翰儘管有脑部发育不全的问题,但被生下来、活着,仍然是翰翰的机会,这个机会,有着无限可能,她无法排除所有的「可能性」。
同时,她也提到,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不是父母的附属品,更不是父母拥有的东西,她尊重翰翰的到来,也把翰翰当作自己对于生命的实践,儘管翰翰出生后经常出入医院,但她从未后悔,她说「这是个她和孩子的lesson」,也就是人生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此外,陈蔼玲认为政府针对早疗的福利措施,这几年进步很多,但大部分只照顾到都会区的孩子,偏乡地区并不完备。因此,她在两、三年前发起募款,开动「早疗巡迴教育车」,她形容「早疗车会上山下海,一年就可以跑台湾10圈」,而早疗车带着语言治疗师、物理治疗师,以及医师,给予偏乡的孩子协助。
核电问题不能留给下一个世代
谈起少子化,育有四个孩子的陈蔼玲认为,整个世代相较于过去,是比较不安的,这一代的年轻父母比较焦虑,如果家长觉得孩子没有好的未来,可能只生1、2个,甚至不愿意生孩子。
那么,不安与焦虑的来源又是什么呢?
她以核电厂为例,聊起今年三月成立的「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」,她的出发点是「爱孩子」,期待能够建立一个资讯平台,揭露真实,解决现在民间与政府间资讯不对等的问题;她说,我们不是要大家马上来「反核」或「废核」,而是从关心开始,从保障下一代的安全开始。
搜更多「 专访、培养、孩子、表达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- 1
- 2
- 3
- >
分享 列印 收藏
无论教育政策如何变,家庭经营都是根本 【专访】郑如晴:内心为母怯懦,外在为母则强
延伸阅读
- 打击流感!别轻忽喷嚏和咳嗽散播病菌的威力
- 孩子打针为什么爸妈也跟着哭?医师自白:当上爸妈后才能体会
- 老公外遇小三产下女婴 妻在冰箱发现哺婴的母乳
- 为家计早出晚归,父母每天见到孩子只剩签联络簿?
- 跟老公越来越没话聊?心理师点出「仪式感」让爱更有感
- 上一篇:教养:【专访】彭佳慧:梦想与家庭可以并行
- 下一篇:教养:永远爱你的子女-意志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