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:不管做得再好的「永远不够文化」对孩子的影响
「好,还要更好」、「一山还有一山高」、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……这些句子,你是否耳熟能详?
或许,我们都有过经验,从我们小的时候,我们就不停被提醒、被要求:
「你需要做得更好。」
「如果你有能力做到这样,那你应该更努力做到那样,否则就是你不对、不够努力。」
「不能满足现在这样的成就,你应该要一直看自己不够好的地方,一直努力,否则就是怠惰。」
我们被这么要求,活在「永远不够」的生活中。
我们被觉得「永远不够」,不管做得再好,都是可以再更好的。
我们不被允许满足于自己做得好的部分,因为这样太过「自满」,不会「进步」。
我们被要求应该要一直「自省」,一直挑错,直到无可挑剔为止。
问题是,永远不会有无可挑剔的一天,因为「好,还可以更好」,因为「永远不够」。
布芮尼?布朗博士,在她的着作《脆弱的力量》一书中,谈到了「永远不够的文化」特色,以及对我们的影响。
她谈到在这种「永远不够的文化」中,人们的「匮乏感」会特别的强,为了减轻因匮乏感产生的焦虑,我们感到自卑,所以我们学会比较,甚至抽离自己的情绪,藏在自己所建造的面具或盔甲后头:我们习惯当「旁观者」,学会不要太过认真投入一件事,或是表现得太过在意一件事,因为「认真就输了」,因为那不够酷。
那种「真实的挣扎」会让我们觉得害怕,感到脆弱,会让我们觉得,自己的认真会被别人嘲笑,那会让最后如果得不到目标的我们,觉得自己很「没有用」,没有能力,非常糟糕。
我们觉得羞愧,觉得自卑,所以,我们害怕展现「真正的自己」。
于是,匮乏感与自我价值低落的自卑,成为一种「鸡生蛋、蛋生鸡」的过程,因为「自卑」让我们觉得匮乏,而「感觉匮乏」更让我们觉得自卑,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于是,我们在「永远不够的文化」中,在匮乏感中载浮载沉。因为急于摆脱匮乏感,我们习惯「比较」,用「比较」当作标準,确定我们还少什么,然后努力去追求。我们「抽离」,避免让人觉得我们在意什么。如此,就算没有达到那些目标,至少,我们还保有「面子」。
然后,这种「永远不够」的匮乏感,让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,永远不觉得满足,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……于是,就算我们做到了什么,在掌声与他人豔羡的眼光之后,我们感受的只有空虚。因此,我们唯有一次次的「纠正」、「填补」自己的不足,直到完美。
只是,永远不会有完美的一天。于是,我们永远感觉到焦虑、不足,永远不满意自己,永远看到别人有比我更好的东西,永远觉得自卑,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《情绪勒索》
搜更多「 永远、文化、孩子、影响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分享 列印 收藏
如何增强孩子的「自我价值」? 带宝贝体验台中市青少年福利服务中心办的活动-「世界愈快,对孩子说话要愈慢」泽爸的亲职教育讲座
延伸阅读
- 怀男生比女生「性慾」高? 地方妈妈一秒慾女变怨女
- 4大临床常见影响怀孕的问题 从基础体温曲线看得出!
- 孩子常一遇到困难就习惯转头找帮手?透过小游戏培养勇敢与自信
- 陪做功课一个小孩打倒两个大人!5步骤慢慢走入他的心
- 亲子食育课,玩出生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