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:特殊儿的「陪读」人选,专家这样建议
谁来陪读?
陪读的人如果掌握不好,容易成为孩子融入环境的阻碍。我们看过很多例子,是陪读者以个人在意的观点去执行陪读这个角色,如果不以孩子为出发点,最后的结果反而会以两败俱伤收场:陪读者感觉挫折、孩子也降低学习的意愿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、角度,但是终究对孩子最有利的,还是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孩子的需求。把融合视为目标,利用陪读来帮孩子达成这个目标,朝这个方向去思考,我们来看看不同的陪读者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。
家长适合吗?
以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经验来看,家长通常并不适合陪读,因为「家长没有办法扮演老师的角色」。在小朋友眼中,陪读老师应该就是学校的老师,而不是谁的妈妈,光是「○○○的妈妈」这个角色,就会影响同学对孩子的看法,让孩子在班上更显得突兀、跟别人更不一样。
另一方面,有些家长在陪读的时候,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,当妈妈看到孩子不专心、跟不上同学、被欺负或是有行为问题时,不可能没有情绪、完全保持中立。情绪会模糊焦点、影响判断能力,所以当家长有情绪时,很难理性引导孩子。除了陪读时的压力,平时在家照顾孩子也有压力,这时,这些多重的压力只会让爸妈更疲惫,带来更多负面情绪,对家长、孩子双方都没有好处,陪读也很难延续下去。
相反的,只要不是孩子的亲人来陪读,就不会有私人感情的投入,在看孩子的问题点上较能以客观、中立的眼光去看待孩子。陪读老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程度,不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感染自己的情绪,才能以理性、对孩子有帮助的方式去处理孩子的问题。当然,如果孩子需要陪读,但是家长找不到专业的老师,或是有经济上的考量,那么由家长来当陪读老师可能是当下唯一的选择。
当家长成为陪读老师,还是有一些方式能有效率地帮助孩子,这里有几个小建议希望家长可以用来自我提醒:
1时常提醒自己的角色,在教室里尽量保持中立,观察并学习班上老师对所有小朋友的态度。
2尽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处理自己有能力处理的,那些会让你有情绪的情况,尽量寻求老师的协助。
3记录下孩子在教室里的表现,并持续与孩子的治疗师和老师沟通,来获得一些能帮助孩子融合的策略。
工读生陪读老师
工读生背景的陪读老师,有大部分都还在就学,不然就是刚毕业的学生,他们虽然有足够的热情,但是本身的经验不足,只能做到基本的协助。像是小朋友不会穿脱室内鞋,陪读老师就来帮忙,或是小朋友做劳作时不会剪纸,陪读老师就带着他剪,也有情况是当小朋友有情绪时,陪读老师只会在一旁安抚。
非专业的陪读老师知道的辅助方式也非常有限,不是常常用肢体协助,就是一直口头提醒。其实提示法有很多类型,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状况再选择适合的方法,而不是统一套用在每件要协助的事情上。这样非专业的辅助通常只能提供暂时的帮助,陪读的效果其实不大。以长远来看,这些在一旁辅助的方式并不能让孩子真正融合,反而会让孩子一直依赖要有人在旁边「帮他做」。
专业陪读老师
专业的陪读老师,应该要具备基础的知识背景,对于特教或教育相关领域有相当的了解,最重要的是,一定要对我们孩子的特质有所认识。在这里特别注明「专业」陪读老师,意思指的不只是在孩子身旁多了一个人,而是要强调陪读是一项大工程,目的不仅在于协助孩子融合,还要能跟老师建立互信关係。
前面曾经提过,陪读老师非常重要的责任和能力,在于与班级老师建立关係,过程中的「磨合期」需要发挥一些沟通技巧,才不会弄巧成拙,因此这会是选择专业陪读老师的重要条件。爸妈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,陪读老师不应该只是自己做自己的,而是要与班级老师共同合作,让融合的过程更顺畅,最后,陪读老师是要退出的。
在可行的範围内,如果陪读老师能与疗育老师沟通孩子现在已有的能力,例如孩子是如何学会这些能力的,或是孩子正在加强的技能,这些资讯就更能发挥他在教室里的角色,把疗育课程引导孩子的方式在幼儿园里执行,帮孩子练习类化,让孩子能学以致用。这就是专业陪读老师跟一般陪读老师最大的区别,他们能有效率地让孩子将疗育的成果在日常的情境中发挥出来,促进疗育与生活的连结。
这样专业的陪读老师该在哪里可以找到呢?虽然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完善的陪读老师培训制度,但还是有一些管道可以试试看。最快速的方式是透过现在孩子正在接受疗育的单位,询问该单位现有的资源;另外也可以直接搜寻其他早疗机构,或是上网查询关键字。找到陪读老师以后并不代表就此结束,一定要询问老师的培训背景及经验,以及是否有其他家长分享这位老师的教学和感想,这些都是在选择陪读老师时很重要的指标。
《宝贝要上幼儿园了!》